文章導讀
為迎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形勢新任務,昆明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關重大決策部署,扎實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和“四個不摘”落實情況等過渡期專項監督,聚焦基層權力運行、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基層組織建設等關鍵環節,緊盯黨中央惠民惠農、共同富裕政策落實等加強監督檢查,堅決查處跑冒滴漏、擠占挪用等行為,以監督的實際成效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落地落實。
詳細內容
“花椒種植項目后續管護情況如何?農業是否增效?農民是否增收?”近日,云南省昆明市紀委市監委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人員來到東川區阿旺鎮,實地了解花椒產業項目可持續發展狀況。
“花椒3年后掛果,我們再把花椒樹管理權移交給農戶,由農戶自行管理,公司負責收購……”該項目實施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
緊盯政策落地、資金運行、項目運轉,昆明市紀委監委不斷整合監督力量,對村(社區)重大事務、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實施“提級監督”。推行由市、縣兩級紀委監委負責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鄉鎮(街道)紀(工)委具體實施,村(居)務監督委員會配合完成的監督模式,加大基層紀委監督執紀力度,帶動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職能力提升。
“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重點,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市紀委監委各派駐機構建立協作協調、互查互審、會商溝通等聯動機制,進一步發揮好“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日前,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駐市財政局紀檢監察組會同財政、審計、農業等業務部門聯合組成3個調研組,以涉農產業項目作為抽查重點,分別對3個脫貧縣區開展抽查調研。通過實地抽查、查看臺賬、走訪群眾等方式,了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情況和農業產業項目發展、產業結構等情況,摸清底數、傳導壓力、夯實責任,并對產業項目發展中存在的“風險點”提出工作建議7條,督促相關部門指導開展自查自糾,做到早預警早建議早糾正,防范農業產業發展“走形變樣”。
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是基礎。圍繞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推進“廁所革命”等監督重點,全市各縣(市)區紀委監委整合農業、住建、環保等部門力量組成專項督查組,深入各縣各鄉鎮(街道)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專項督查。督查中,采取隨機進村入組的方式對各鄉鎮(街道)集鎮、公路沿線、農戶房前屋后、城鄉結合部等進行實地查看。對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到各鄉鎮(街道)和相關職能部門,并督促其立行立改。各地還將巡察“利劍”直插到村居一線,把村級黨組織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納入村級巡察內容。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编l村治理效果好不好,關鍵還是看“領頭雁”。尋甸縣紀委監委針對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組建專項督查組,深入16個鄉鎮(街道)全程監督,對175名“一肩挑”村黨總支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開展任前提醒談話,強化“一肩挑”剛性約束,堅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預防在先,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換屆始終,選好人打基礎助力鄉村振興。石林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全縣96名村(社區)監督委員會主任“貼身”監督的優勢,通過組織專題培訓、現場指導的方式,從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認識和實施關鍵環節、關鍵程序等方面,進一步提升村(社區)監委主任的監督履職能力,著力打通監督執紀“最后一公里”。
干部作風建設,是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關鍵。市紀委市監委利用“單元制”檢查、“蹲點式”監督,深入基層、走訪一線、傾聽“鄉村俚語”,找出群眾的“難題”,發現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及時督促整改,助力疏通群眾的“痛點”“堵點”。今年以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286個,追責問責429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94人。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關于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專項監督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要求,立足職能職責,做到鄉村振興政策資金、項目在哪里,監督就跟進到哪里,特別是對截留私分、貪污挪用、揮霍浪費等腐敗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斷凈化基層政治生態?!崩ッ魇屑o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